屏幕投影显示设备的布局
投影显示设备包括投影机、控制器、信源机及格式转换设备,这些设备数量和体积较大,物理连接紧密,布局的基本要求是隐蔽、可靠、便于操作维护。
投影分为正投和背投。正投的光线穿过显示大厅,将信息投射到屏幕上。正投影通过加大光线射程的方法,获得较大的正投影幅面,适合单屏单机而对屏幕尺寸要求较大的场合,从而减少设备,降低成本,但是,正投影对显示大厅内物体的高度有限制,而且光线的强度会随着投射距离的延长而衰减,使屏幕的亮度降低,常用两台投影机叠加或降低大厅照明亮度的办法,提高投影显示的相对亮度。
背投一般用于射程较短的环境,为提高投影显示的幅面,可采用广角镜头或多台投影机拼接的方案。镜头的性能通常用射程与屏幕宽之比表示,其选择范围可从0.88:1到7:1,广角镜头只需较短的射程就可获得较大显示幅面。但是,与用多台投影机拼接相比,为要达到同样的亮度,要求采用广角镜头的投影机的光源功率较大,而且屏幕越大太阳效应越明显。因此对于单幅画面较大的屏幕,趋向于采用拼接结构。拼接投影机固定在幕后的机架上,控制器、信源机及格式转换设备,位于幕后两端或层投影机的机架下,以便在不影响正常投影显示的条件下进行维护操作。
银幕系统设计方案
1、灯杆。设置于舞台上部的电动灯杆,用于吊挂各种灯具。具有静态自锁特性,4吊点,为了避免在挂满灯具后灯杆横向弯曲,杆体采用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结构以增加吊杆杆体的横向刚度。
2、固定柱光架。设置于舞台两侧固定钢架,需可上人检修。
3、控制系统。普通控制方式。需符合舞台操作人员使用习惯和操作特点。对各自当前运行位置和速度值实时动态地加以显示。
4、舞台幕布:包括大幕、前言幕,二道幕,沿条幕,天幕。幕布要求经过阻燃处理,到达消防规范要求。
电影屏幕越来越宽,涉及到的概念并非分辨率,而是屏幕比例。而且,什么是屏幕比例呢? 简单地说,就是屏幕宽度和高度的比例。
抛开一些影响力较小,采用时间比较短的屏幕比例,如CinemaScope(1953),VistaVision(1954),托德AO(1955),还有我们现代比较熟知的Imax比例。屏幕比例的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。
电影诞生初期,采用的屏幕比例为学院标准屏幕比例,也就是1.33:1。当时几乎所有电影画面的标准的比例统称为1.33:1(更严谨的说是1.37:1)。也就是说其画面的宽度是高度1.33倍,这种比例也可以说是4:3(即1.33x3:1x3=3.99:3),就是宽度为4个单位,高度为3个单位。这种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,并称之为学院标准。